近日,联合国移民署(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 IOM)发布了最新的《2022年世界移民报告》,该报告旨在增强决策者、研究者、大众群体对移民领域的了解.
2022年联合国移民署报告2020年,世界上约有2.81亿国际移民,约占全球人口的3.6%,也就是说全世界每30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国际移民那么,为什么会有人选择移民呢?是因为国外的空气更好,月亮更圆吗?其实不然。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会有不同的需求,比如说,英国脱欧公投后,有近50万英国人申请加入爱尔兰国籍,以便可以继续留在欧盟,享受欧盟公民待遇美国每年有数千人选择移民北欧和西欧,以便拥有更丰富的文化生活、艺术氛围和更好的社会保障。
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国内移民的需求也逐渐从早年的随大流,逐渐走向理性和成熟改革开放以来,比较大的移民潮有两次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出国留学潮,当时国门刚刚打开,大量知识分子选择前往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去读书,去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
可以说,第一波移民主要是以学习为目的的第二次是上世纪90年代的技术移民潮当时国内外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比如在1990年,中国城镇居民月收入约为200元人民币,而同期,很多美籍华人的平均收入已经超过1800美元,相当于国内的数十倍。
这才有了北京土著卖了自家四合院移民美国,奋斗二十年之后,回来发现老宅都买不起的悲伤故事所以说,第二波的移民主要是以去海外赚钱,追求高收入为目的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尤其是近十年,国人的经济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物质生活有了巨大的提升。
和各行各业的消费升级类似,国人对于移民的需求,也开始变得更加理性,不再盲目的选择美国、日本或者加拿大这些曾经的目的地国家,而是结合自己的需求,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目的地在消费领域逐渐成熟的消费理念,也一样适用于当下的移民领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可以说,这次移民不是为了学知识、也不是为了提高收入,而是从更多维度的子女教育、经商、资产配置和传承、个人发展、生活养老等等多个方面进行的考量,有了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我们拿子女教育来举例目前国际上的教育体系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精英教育(以英国、爱尔兰为主):强调受教育者的智力、强调基础,旨在以综合素质提高来培养社会精英的顶尖教育英伦“绅士”与“淑女”的培养方针;“精英”与“领袖”培养的教育理念;代表教育体系:英式教育。
第二类是通才教育:旨在培养具有丰富且广泛知识的人,为学生提供极大的自由度其所成就的,不是没有灵魂的专家,而是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代表教育体系:美式教育第三类是应试教育:以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为主要目的且十分看重于考试成绩,背诵与解题的教育制度。
代表教育体系: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教育目前国内的教育,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压力都非常大,这种压力甚至传递到了华人社群较大的北美地区,导致美国的华人群体,因为种族配额等原因,为了争夺极其有限的优质的高中资源,在初中阶段,甚至比国内的初中教育还要内卷。
为了摒弃单纯知识层面的强化,回归教育本身,很多家长开始把目光投向了融合了美式和英式教育的爱尔兰不少家庭提早准备,到爱尔兰读初中和高中,以应对准备不仅仅是“又虐又卷”的美国的高中申请爱尔兰的中学质量得到美国和英国顶级名校的认可,高分成绩更有含金量。
拿牛津大学的录取来举例,中国学生入读牛津的比例为0.01%, 美国为 0.04%, 爱尔兰则为0.3%,拥有更高的录取比例中国家长总习惯推着孩子走,什么都帮孩子规划好,爱尔兰作为美式和英式教育的融合,会帮助每个学生发展自己的性格,挖掘自己的潜力,同时教会他们如何独立思考并掌控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从“要我做”成长为“我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