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推进会于5月16日在南京召开,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如皋市、赣榆县、淮安市楚州区、东台市、江都市、句容市、泰兴市等10个市、县(市、区)成为首批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省教育厅与有关市县签署了实验区建设备忘录,这标志着我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全面启动。
2010年11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方案》,明确到2015年,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率先达到我省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在职业教育发展方式、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实验区创建7个多月以来,各地加快推动建设,积极深化改革,进展比较迅速。常州市、苏州市、如皋市、江都市等4个实验区召开了推进会,与所属县(市、区)政府、主要责任部门分别签订了备忘录。8个实验区已制定颁发了建设实施性意见,明确创新目标、任务和要求,其中常州市、如皋市等市还进一步细化了目标任务,编制了年度目标任务分解表,明确了责任单位、时间节点和成果呈现方式,扎实推进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
教育部与省政府共建高教综合改革试验区
8月30日,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江苏)试验区协议。试验区共建的第一阶段自2011年至2015年,共建内容主要包括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大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不断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努力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积极推进招生考试改革,以及探索建立科学分类评价机制等多个方面。
自2010年10月被确定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以后,江苏就迅速行动,部署高等教育改革工作。2011年5月,我省召开全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会,全面启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目前,我省已出台《江苏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5所高校成为综合试点高校,每个子项目也确定了一批试点高校,开展单项改革试点。为了增进江苏高校与国家部委及行业的联系,强化学科及专业特色,近年来我省一直努力推进省部(局)共建省属高校,在原有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5所共建学校的基础上,今年下半年省政府还与教育部、财政部、审计署共建南京审计学院,与国家粮食局共建南京财经大学,与三大石油公司共建常州大学。此外,由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5所同处仙林大学城的学校组成的“区域高校联盟”也于11月正式成立。
高职(专科)院校试行注册入学
从2011年起,我省在省内部分高职(专科)院校中试行面向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注册入学录取模式。考生根据院校提出的报考条件和录取要求,结合自身条件,向1-2所试点院校提交注册申请;院校根据考生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职业中学对口单招成绩、专业技能要求)等方面的情况,择优确定拟录考生;考生在拟录院校中,最终选择1所就读学校。
8月31日,我省高职(专科)院校注册入学录取工作全部结束。据统计,今年我省高职(专科)院校注册入学计划招生31345人,其中文科12948人,理科18397人;经测算,今年符合注册入学资格的生源合计约53000人,其中有42438人提交了注册申请,注册率达80.1%。经过三轮的注册和确认,最后实际录取考生25580人,其中文科14095人,理科11485人,完成招生计划81.6%。参加注册入学试点的26所高校中,全部完成计划的有11所,完成计划50%至99%的有12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