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获准“招研”,既是招研垄断格局的突破,又承载着“激活”招研机制之潜力。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两种预期:如果只是单纯的招研高校的数量变化,多几个,或少几个,无论是公办的还是民办的,都不会对招研机制有实质性冲击,不过是一种“量变”。如果民办高校的“招研”,能够成为招研池水里的“鲇鱼”,发挥“鲇鱼效应”,就能和现行招研制度与机制形成竞争,进而促进相关制度与机制的改革与完善,是谓“质变”。
民办高校“招研”能否在“自主”上有所突破尤为关键,能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打破常规尤为重要。据悉,首批获准的北京城市学院的“社会工作专业硕士项目”,很有自己的“个性”——学校将采取“理论+实习”的双导师制,并聘请部分社会专业人士、社区干部等担任实习导师,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期待我们能给民办高校更多的“自主权”,使其在招研机制改革的“试验田”上走得更远。
据媒体报道,北京、河北、陕西等省市5所民办高校已通过教育部审批,正式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打破了过去研究生招生由公办高校、科研院所独家垄断的局面。民办高校研究生招生工作将于11月启动,首批研究生将于明年9月入学。
“民校招研究生”切莫成为“政策花瓶”
湖南在线讯北京城市学院等5所民办高校已通过教育部审批,正式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办高校首次获得研究生教育资格,此举标志着民办高校学历培养层次进一步提升,打破了过去研究生招生由公办高校、科研院所独家垄断的局面。(10月17日《京华时报》)
虽然政策的惠及面越来越广,但少了“公办”的帽子,没有权力捆绑带来的先天优势与财大气粗,民办高校跌跌撞撞20余年,其认可度依然有些自欺欺人的味道如果分数够,考生挤破了脑袋选择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只是落榜者的无奈选择,久而久之,民办高校沉淀到高校的最底层,一些甚至成为了考研预备学校,严重偏离了大学的原有目标。
民办高校甩不掉灰头土脸的形象,即使招研究生,也要背上沉重的社会包袱。一方面,“研究生”虽然跟着大学扩招一起贬值,但至少没有“遍地的本科生、专科生”贬值那么快,所以人们要在心理上接受民办高校的研究生,有一定的心理障碍,一些人会以有色眼镜视之;另一方面,以社会资本起家的民办高校需要追逐利润,本科生招生盲目追求数量、规模,师资力量却跟不上,有此前车之鉴,研究生招生也可能成为“摇钱树”,有着教学名不副实的隐忧。
打破研究生招生垄断局面也好,提升民办高校学历培养层次也罢,反正政策的初衷总是好的,而且这些纸面上的说法,只消一纸公文就能实现。无奈的现实是,政策放开了,往往是一放了之,后续的服务没跟上,相关的监管缺位,“民校招研究生”很可能出现招生乱象,甚至成为了“专升本”一类的把戏只是考考试,收收钱,发发证,教学流于形式,甚至连教学的实体都没有,到时候,培养质量只是一纸空谈。
而且,随着专业硕士的普及,现有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已经够高了,很多公办的二类院校甚至招收不到调剂生,民办高校的研究生招生名额很可能成为“垃圾名额”。另外,对于很多考生来说,读研是改变命运的一种方式,他们将高考未实现的梦想放到考研时实现,除非落榜,否则他们不可能选择民办高校。在这种情形下,民办高校招研究生只能面向社会人士,从而制造了“混文凭”的潜在需求。
中国社会有好“大”、好“全”的积习,发展啥都要跑步前进,办点儿事总得向西方看齐,反正不管内容,形式上先齐了或者全了再说。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东西没有事先论证却一哄而上,当社会关注的焦点转移,舆论退潮,又陷入人亡政息的境地。假使没有完善的服务与严密的监管,民办高校有可能沦为文凭的加工厂,“民校招研究生”就成为“政策花瓶”了。
民办高校可招“研” 资格已取得学生该如何培养
据光明日报报道,“教育部批文今天下来了,我们的社会工作专业硕士项目通过专家评审,被批准参加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
说起这一喜讯,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既高兴又郑重。从专科走向硕士,这条路,民办高校走了27年。“这意味着我国民办高校首次获得了研究生教育资格。”
0.62%的份额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日前组织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中,北京、河北、吉林、黑龙江和陕西的5所民办院校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北京城市学院是北京地区唯一获得这一资格的民办高校。
“民办高校发展近30年,已经进入规模发展阶段。获得研究生教育资格,是民办高校学历培养层次提升的标志,也是民办高校艰难探索、以质量求生存的结果。”身兼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刘林深知民办高等教育每一点进步的意义。
据了解,我国目前共有民办高校676所,在校生近477万人,分别占全国总数的28.6%和21.3%。而全国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公立高校481所、科研机构316所,5所民办高校获得研究生教育资格后,大约可占去0.62%的份额。
资格取得了,学生如何培养?
资格取得了,学生怎么来,考试如何进行,学生如何培养?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这不能不让人担心。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据介绍,北京城市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将于11月启动,首批研究生将于明年9月入学。首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计划招生30人,主要面向北京市已有社会工作尤其是社区工作经验的人员;要求考生须有1年以上社会工作经验;应届本科生则要具有600小时的社会工作经历,并由正规社会工作单位出具证明。
除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外,北京城市学院将和北京市社会工作委员会联合组织复试,择优录取。首批专业硕士还将实行项目制培养,采取在职方式,设置2-3年的弹性学制;并可能用半年时间在海外高校学习交流。而学校将采取“理论”、“实践”结合的双导师制,以实务操作为主,提供学生实际社会工作平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找准城市社会建设的急需,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实用人才,“好好培养,出精品”,代表了首批招研民办高校的志向。
日子难过,“招研”的路也还长
“日子越来越难过”,这恐怕是近年来民办高校在生源竞争愈演愈烈的重压下艰难求生存最深切的感触,不少民办高校校长甚至使出了“不看高考分数,普遍投放通知书”的策略。今天的“招研”批文,无疑为民办高校注入了一剂“强心剂”,让他们在蜕去“低层次”印迹的努力中前进了一步。
“当然,我国民办高校发展时间短,还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要想全面加入研究生教育是不现实的。即使首批取得资格的民办高校,要发展壮大研究生教育,也有很长的路要走。”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对此出言谨慎。
而对广大备战考研的考生来说,民办学校为他们提供了新的选择。社会学专业大三学生李琨告诉记者,自己对民办学校的研究生专业很“感兴趣”,“我想,他们会给出和公办学校不一样的专业,我会去了解的。”
当然,在采访中也有不少学生表示了担忧,“刚开设的专业,前途未定,而且找工作时,导师如果有名气的话会省很多力,还是考公办学校、名校稳妥些。”一位同学这样告诉记者。
有特色才有前景
民办高校能够招收研究生,或许是水到渠成,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最大的意义在民办教育平等发展上。有民办高校的参与,将给研究生教育注入更多活力。同时,民办高校自身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有所改观。拥有培养研究生的资格能使大众脱离对民办高校低层次的印象。”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认为,民办高校涉足研究生教育对公办学校一定会有冲击,目前,冲击力度还比较小。“民办教育生存土壤还有待完善,即便是现在,民办高校在办学条件、政策、学术积淀方面和公办高校依然没有办法比。未来五年、十年后,民办高校在研究生培养上的优势才将逐步显现。”
而民办高校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在研究生教育中有所作为呢?
程方平认为,“以社工专业为例,有二百到三百家公办、民办高校开设这个专业,但是开设研究生教育的只有北京城市学院一家。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可以改变我国研究生人才的比例,目前公办高校学术型研究生比例过大,专业型研究生比例不足,而不少公办高校并不想减少学术型研究生招生,民办高校刚好可以在专业型研究生方面多多努力,这样既有竞争,又互补不足,还能改善就业市场的人才结构。”
“有了硕士点,民办高校依然很难和公办高校形成竞争。民办高校这个时候进入,关键在形成自己的个性、特色上真正做好准备。”熊丙奇也认为,“专业硕士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民办高校容易出彩的地方。一些公办学校在培养专业硕士方面学费很高,但课程设置大多换汤不换药,引起学生、家长的不满。同时,专业硕士开展的时间并不长,如果民办高校在课程设置、导师选择等等方面做好准备,前景应该很好。”
民办高校首次获研究生招生资格
参与2012年研究生招生的院校中将首次出现民办高校。记者昨天获悉,包括北京城市学院在内的5所民办高校已通过教育部审批,正式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办高校首次获得研究生教育资格,此举标志着民办高校学历培养层次进一步提升,打破了过去研究生招生由公办高校、科研院所独家垄断的局面。
首批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的民办高校分布在北京、河北、陕西等省市,其中,北京城市学院是北京地区唯一入选的民办高校。北京城市学院院长刘林介绍,今年初,教育部启动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要求各院校开设一批国家发展急需的人才培养项目。 结合北京实际情况,北京城市学院申报了社会工作专业硕士项目,经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评审,最终获得2012年研招资格。
刘林介绍,首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计划招生30人,主要面向北京市已在社会工作部门,特别是社区工作的人员。由于该项目侧重社会工作和实践管理能力培养,对考生的工作经历也提出了相应要求。考生须工作1年以上,如应届本科生则需具有600小时的社会工作经历, 并有相关单位出具的证明才有资格报考。
考生除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外,还将参与学校与北京社工委联合组织的复试,择优录取。该项目将采取在职学习方式,设置弹性学制,考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2—3年完成学业。同时,学校将采取“理论+实习”的双导师制,除学校的专业教师,还将聘请部分社会专业人员、社区干部等担任实习导师,为学生提供实操指导,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据悉,民办高校研究生招生工作将于11月启动,首批研究生将于明年9月入学。